cover_image

2022IFCFI | 陈秉正:保险业助力韧性社会建设大有可为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2022年11月29日 07:30
图片

图片


导语

图片

2022年11月9日至11日,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顺利在京召开。在《中国省级保险发展韧性指数》的发布环节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陈秉正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全文如下。

各位尊敬的线上线下的来宾,尊敬的周主席,贝多广老师,我们都认识很多年了。非常感谢今天下午会议主办方的邀请来参加这个活动。刚才各位线上线下的朋友已经聆听了由瑞士再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发布的他们今年做的《2021年中国省市保险发展韧性指数》。我听完以后有几点感想,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的题目是《保险业助力韧性社会建设大有可为》。

我想分三点跟朋友们分享一下我读完这个报告的感想:第一这份报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第二这份报告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第三是一点联想,由这份报告我们进一步思考一下保险业应如何助力韧性社会建设。

第一这份报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首先跟朋友分享回顾一下这个报告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之前我先谈一点体会,可能不一定是报告带给我们的信息。随着我们保险业的改革开放,瑞士再保险作为第一批进来的外资保险机构之一,几十年来在中国保险市场上给我一个突出的印象是,这家公司是一个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从他们今天做这个报告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报告,能够为中国社会,包括业界、消费者,当然也包括我们政府有关部门,能够提供一个对保险业如何支持中国社会,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一个全景式的分析,这是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这样一个感觉,非常有责任感的保险公司做了这样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请朋友们注意,在这个报告里面他们提出了保险韧性或者风险韧性指数,也就是我们希望用一个新的指标来表示保险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过去都有保费深度、保费收入、保险密度,这些指标当然重要。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指标“韧性指数”,所以我还需要对这个做一点点解释。

这份报告是一份让我们了解中国各个地区保险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和保险业在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韧性方面发挥作用的一个全景式报告。这个报告里面给我们提供了四个方面有用的信息:

一是这份报告对我们中国省市经济和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一个鸟瞰式的分析。

大家手里都有这份报告的全文,可以看到,这里面首先对去年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一个简要的评述,对去年保险业发展的情况也进行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在给我们提供这些详实数据的同时,这份报告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保险业发展的特点也做了一些分析,同时对政府政策,对推动区域经济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和金融发展政策对保险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或者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这是一个报告给我们提供的第一个方面的信息。

二是这份报告最重要的给我们提供的内容,就是他们设计了一个过去没有的,这是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专家们结合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特点专门设计的,并且进行了测算,是中国省级保险业发展韧性指数。试图用这样一个指数作为一个综合衡量各地区保险业发展程度、发展潜力和提升社会风险韧性的指标。

这个指数可以体现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在融入了保险保障之后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这里所说的风险主要指的是以自然灾害、健康风险、家庭支柱的意外身故风险等等为主要的风险。我们知道,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必会造成非常重大影响的。我这里的风险主要是说一个社会、地区如何从这些风险中尽快恢复的能力,这个韧性指数可以起到这样的表示作用。

刚才瑞再的专家已经把这个指数的结果给各位展示了,我又重复了一下。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上的纵坐标反映的是各地区保险发展的韧性指数,最高是100%。横坐标是人均GDP水平,大家可以看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随着人均GDP水平的增加,不同地区的保险发展韧性指数也在随之提高。

这个指数是由三个方面构成的:
1、地区保险业发展程度指标,我们叫做分指数。
2、保险行业发展潜力方面的指标,具体还有一些指标,大家可以看到。
3、在保险业为企业和家庭提供风险保障水平方面的指标所构成的,我们称为风险韧性总指数。

也就是说,这个总指数是由三个分指数构成的,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以及为企业和家庭提供的经济保障三个方面来看它在助力社会韧性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瑞再研究院在2019年就推出了一个“全球保险韧性指数”,且每年都会更新,这个全球的指数其实包括两个方面,刚才瑞再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报告里面也给我们提到了这件事情。当时这个指数是由宏观经济韧性指数和微观韧性指数两部分构成的,可以综合反映保险业的存在对一个国家宏观经济韧性提升所可以发挥的作用,通过这个宏观韧性指数以及微观韧性指数这两个我们共同来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保险业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这次瑞再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一个新的用于在区域、省级层面上保险业发展的韧性指数。我要特别提到的是,对于这个指数他们做了两个方面非常有价值的创新:一是在指数中加入了保险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方面的指标,可以反映保险业自身发展对提升社会风险韧性的作用;二是他们在构建风险韧性分指数的时候,将刚才我提到的全球指数设计当中的一些技术、模型应用到中国的省级区域保险市场当中来。这样就使得这个指数所推出的风险韧性指数部分,可以直接和国其他国家的风险韧性指数进行衡量比较。所以这个指数的设计既兼顾了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也兼顾了和国际比较的一种需要。这是这份报告给我们提供的重要的信息和指数。

三是分析了保险业在增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韧性方面的作用。

四是提出了保险助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韧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上面是对这个报告给我们提供的四个方面的信息。第二这份报告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有三个方面:

一是保险业在助力区域韧性社会建设方面可以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保险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是助力韧性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三是宏观环境(政府政策环境、金融环境等等)是促进保险业助力作用发展的重要引擎。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详细展开了。第三我们引申一点,由这份报告我们想到,今天我们总是在谈社会韧性,建设韧性社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什么是“韧性社会”?“韧性”这个词是来自于物理学当中的词汇,几乎可以把这个概念就用到我们对于韧性的理解上来,没有太大的问题。“韧性”就是当物理受外力作用的时候产生变形,但是还不易折断的性质,这是韧性。我们所说的社会怎么应对好外界冲击,从外界冲击中迅速恢复的能力。这里对“韧性社会”也有一个解释。一个社会如果有韧性,我觉得它至少应该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要自身具备减轻灾害或突发事件对他造成影响的能力,就是防损减灾的能力;二是在灾害发生以后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三是有一个很好的、高效的从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恢复的能力。这是我们所说的一个韧性社会应该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保险业在其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替代不了,银行替代不了,其他很多机构也替代不了,就是保险业特有的价值所在。

保险业为什么有助于社会具备减灾和突发事件影响的能力?

一是通过保险公司可以为企业和家庭提供防损减灾方面的支持而体现的。

这是保险业一个非常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这里我也举了一些例子,说明保险业的确在帮助我们的社会各个方面、企业和家庭提前预防风险,预防损失的发生,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保险可以提升企业和家庭在面对灾害突发事件时的适应能力。

主要是保险可以平滑企业和家庭因遭受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引起的财务波动的时候,保险可以起到平滑波动性的作用,是通过这种价值的作用来体现的。我们知道,保险是通过风险定价、风险转移和风险汇聚提升了企业和家庭风险管理的效率,帮助企业和家庭更好地承受外部冲击,特别是有了保险这种事前的风险融资安排,可以促进企业的创业精神,可以支持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比如失业保险的存在,为小微企业提供的保证保险发挥了多大的作用?面对台风、洪水等等风险,如果企业有了保险,就可以保证在灾害发生之后的应对,这其中的案例不胜枚举。

三是保险在助力韧性社会发展方面的价值体现是什么?可以帮助社会从灾害或突发事件中高效恢复。

可以使保险在灾害发生之后迅速的资金补偿,通过这个作用来体现的。大家可能有时候不了解,我们有些灾害发生以后,有些保险保障的计划、赔款真的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到位,比其他政府的救济、民间的捐助要快很多。我们很多政府救济款、民间捐助可能要三个月、六个月以后才能到达,但是我们保险很多的赔付当天就可以到,当然不是全部,至少是部分损失的赔付马上就可以到,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受灾以后的家庭和企业恢复抗灾信心。我这里也有进一步论述,就不详细展开说了。

四是保险的存在还可以替代政府的支出,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比如在巨灾保险、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方面,保险业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医疗保险方面,我这里给的是一个美国的数据,有三分之一以上美国的医疗费用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支付的,不是由政府的社保支付的。我们国家也是,后面我们还会专门谈惠民保的事情,可以减少人们对政府社会保险的一些依赖。

五是保险对韧性社会的建设发挥的作用是它的存在有利于增加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天我们在谈金融健康、金融体系的稳定,保险业的存在有利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升经济发展的韧性。保险作为金融业的组成部分,是我们金融体系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提供者,提供的都是长期的资金,就会非常有利于促进金融系统的稳定。尤其是寿险公司,他们在稳定金融市场和改善宏观韧性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就在于保险负债的低流动性和资本杠杆效率比较低,所以是比较安全的,成本相对比较低的资金来源。

我们认为保险业在韧性社会建设当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如何助力韧性社会建设方面,我们整个行业要形成一个共识,企业应该系统研究相关保险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有关其他部门,我们都应该共同努力,设法扩大对保险的需求,要设法扩大投保率。特别是承载能力较弱的那些低收入人群的投保率,我们下面还会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我对这个报告的感想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


THE END

图片

CAFI公众号部分文章亦发布于以上平台

图片

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 · 目录
下一篇2022IFCFI | 乡村金融的出路在哪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