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概要抢先看(摘编版,下)
国内外发展启示与展望
PART
02
回顾农信系统的发展可以发现,虽然经过了多次改革,组织形式由合作制逐步走向了股份制,但是社会责任一直存在于农信系统的传承基因中,并未因为改制而消失,甚至成为农信系统在乡村立足的一大特色。农信系统的发展轨迹可以回答国内乡村金融机构的部分困惑,当前一些农信系统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也为所有金融机构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践行“双重目标”作出了示范。
虽然农信系统在实现“双重目标”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当前农信系统的发展也遇到了困境,其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均出现了明显下降,甚至一些机构出现了“使命漂移”,影响了其在乡村的主力军地位及对乡村的支持作用。
内外冲击下,未来农信系统应夯实优势,通过改革突破内部问题,保持在乡村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在支持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本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更上一层台阶。一方面,要明确农信系统在乡村金融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深入改革破解内部问题,当前,我国农信系统正在经历以省联社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改革。因此,未来无论各地省联社改革的方向如何,都需要思考如何在新的管理体制下从上到下坚持“双重目标”。
对于农信系统在新时期的发展,我们认为农信系统在新的乡村金融结构、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继续发展,应回归服务县域、支农支小的定位,并增加社会服务的新内容,以实现“双重目标”为宗旨,巩固优势、理顺管理体制。为此,相关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监管体系、法律体系也需要同步进行完善。(第五章 农信系统的发展)
我们此时正面临的困惑,或许可以从发达国家乡村金融发展中获得一些启发。在美国、日本、荷兰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乡村发展同样面临农业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和特殊的风险性的挑战和乡村人口稀少对产业规模经济和公共品供给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的乡村也面临着更高的老龄化率,这意味着乡村医疗和养老基础设施需要得到特别关注。
在发达国家当以利润驱动为主的金融难以满足乡村发展需求时,双重目标金融会在乡村出现。而其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五个要点:一是城乡福祉平等的政策目标;二是政府对双重目标金融机构的立法支持和多种政策激励;三是合适的治理结构自然促成了合适的发展战略;四是形成了“上天下地”的完整体系——上能连通资本市场、大金融机构,小机构能够通过同业网络实现更完整的金融功能性和安全性,下能有效触达主要客群的完整体系;五是坚持采用“金融+赋能”的发展模式。其中,有些方面,中国也采取了相关行动,例如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从国际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三点关键启示:一是乡村发展的特殊性使得双重目标乡村金融非常必要,二是政府应该在双重目标乡村金融的发展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乡村金融需要适当的治理结构和通达的生态体系。(第六章 双重目标乡村金融的国际经验)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乡村和农业的运用也为乡村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乡村和农业的数字化奠定了乡村金融数字化的普及基础,既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又为金融产品构建了场景渠道,同时也增进了乡村居民对现代生产体系和金融体系的认知,降低了其对正规金融服务的“自我排斥”,金融机构可以运用数字转型实现“双重目标”。
当前横亘在国内外各种类型的乡村金融组织实现双重目标前的一个重要的阻碍是乡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和商业模式难以匹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政府支持相比,借助金融科技推进金融机构转型是市场结构转变的长期内生动力。数字金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组织实现双重目标的障碍,通过在营销、风控、管理三个维度层层递进的赋能,探索出了一条服务于乡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模式。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数字金融为包括银行、信用合作社等传统金融组织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角色在内的一众机构,找到了长期安身立命之本,既能服务于“乡村振兴”这个长期国家规划中的“规模拓展主导的发展型产业发展金融需求、生存质量改善型消费金融需求”,又能实现自身的商业可持续经营和风险可控。乡村金融市场相较于成熟而稳定的城市金融体系而言,仍是一片蔚蓝海洋,金融机构如果能转变观念,以数字化为驱动,或可实现自身规模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虽然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差异,但是总体上看,近年来在乡村的金融机构整体数字水平都明显提高。乡村金融的数字转型,对金融机构来说既提升了乡村主体的服务质量,也提升了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效率,实现双赢。同时,数字转型也赋予了金融机构更大的能量,让他们有条件在本职金融业务之外为各类乡村主体赋能,全面支持乡村振兴。(第七章 乡村金融的数字化发展)
一个可持续的乡村金融生态,能够在乡村发展中面对各个群体不断涌现的金融需求变化,可持续地提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那么,如何克服本报告中提到的乡村金融面临的问题形成一个可持续的乡村金融生态呢?我们认为可持续状态的乡村金融生态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定位双重目标,以乡村振兴为导向。二是错位竞争、优势互补。三是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金融生态的活力。
政府可以围绕金融机构践行“双重目标”的实际情况优化调整现有的各类政策体系,打破乡村金融发展的阻碍,加强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主要的政策建议有:
一是要认定“双重目标”金融机构并建立配套政策。二是加强对乡村重点群体的支持力度。三是完善信用信息平台的发展。四是加强金融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的协调性。五是继续优化现有的各类政策。(第八章 建立“双重目标”的乡村金融生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抢先看(上)
大会媒体合作伙伴财新传媒为本次论坛特别安排了专享优惠,欢迎扫码获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