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琦:数字化技术加速助推全球普惠金融

专家简介:

孙天琦,国家外汇管理局总会计师,综合司(政策法规司)司长,经济学博士,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助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司长。

  

本文为孙天琦司长在“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欢迎晚宴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数字化技术加速助推全球普惠金融。”

 

大家可能注意到,2015年,联合国发布“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包括17项目标,这17项目标中包括(1)零贫困: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2)零饥饿: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8)就业与经济增长:促进持久、包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和生产性就业,确保人人有体面工作。(17)全球合作: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联合国的目标令人振奋,它的实现也需要普惠金融的支持。普惠金融这个话题,各个国际组织、各个国家近几年都非常重视。

 

G20普惠金融在全球合作伙伴Global Partnership for Financial Inclusion,简称GPFI,是G20框架下负责全球普惠金融议题的官方国际组织。

 

2016中国G20期间,人民银行安排我代表中国担任GPFI主席,牵头完成了刚才贝多广教授说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等3项核心成果,《高级原则》在杭州峰会上获得通过,一共包含了8项原则,66项行动建议,8项原则之一是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

 

2017年德国G20峰会,德国接任GPFI主席国。GPFI继续推动《高级原则》在各个国家的落实,并且总结了世界各国的17项数字普惠金融经验,中国有5项经验入围。来自中国的五项,分别是:出台中国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对支付机构开展分类监管;成立行业自律协会;完善支付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征信体系。中国在17项建议中间占5项。

 

2018年阿根廷G20峰会,阿根廷接任了GPFI主席国。今年GPFI致力于出台关于非正规经济与数字化的《G20普惠金融政策指引》,聚焦非正规经济的金融服务,希望通过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向大量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以外的非正规经济中的个人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公平和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并促进非正规经济的正规化。它围绕四个领域提出了政策指引,分别是数字身份的建立;数字支付基础设施;征信中替代性数据的使用;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知识普及和数据保护。

 

G20这些政策指引值得G20国家、非G20国家结合本国实际采取行动的贯彻落实。

 

下面交流我的一些个人观点。

 

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有些创新也令市场、监管部门头晕目眩。我认为,判断数字技术创新它的边际价值、归根到底要看它是否更能有效地促进资源配置,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或者能有效地助推跨境金融服务。比如在SME、MSME、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征信体系建设、KYC、安全低成本跨境汇款等现有经济金融体系的痛点、难点上可否有所作为。如果在这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它对金融体系边际贡献就会非常突出,现在热门的一些科技新玩意,获得社会认可就会更快更一致。

 

今天是中国第5个全国扶贫日,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下降了7.4亿,给全球贡献了宝贵的扶贫减贫的经验。今年年初,世界银行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一个报告,题目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普惠金融》,报告中间指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中总结出的具有全球意义的重要经验,为其他国家实行各自的普惠金融目标提供了借鉴。数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构成了解析其普惠金融最新发展成效的重要背景。”可以看出,中国的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与中国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脱贫致富的历程密不可分,也是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继续向国际社会学习好的经验和模式。同时,继续向世界贡献中国经验和模式。

 

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已经运作了四年,他们 “好金融、好社会”的愿景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我个人也从参加了研究院的诸多会议,受益匪浅。

 

 

最后,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