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8月25日举行的“中国-拉美微型金融高峰论坛”上指出,要让所有的民众都在改革过程当中有一种获得感,变成了改革的关键。可获得当中最主要的是要获得金融资源,因为它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经济上不公平的根源,因为得不到金融资源,所以有些人就贫穷,有些人比别人更加富裕。从经济发展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全球现象,到了今天普惠已经不得不做了。特别是金融发展,要考虑普惠,否则社会要出大乱子。
李扬指出普惠金融其实是一种新的理念,也是整个金融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意味着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商业可持续性为原则,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成本可负担为基础的一种面向所有大众的金融活动。
李扬认为,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非常细密的数值计算方法解决了成本问题、信用问题、风险可控的问题。中国对普惠金融有很强的发展需要,以使社会资金的流动要能够非常迅速地流到应该流入的人的手里,老百姓能够便利的存款、方便地支付清算。来自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付,比如各种补贴、养老金、社保和医保资金,各个地方政府的补贴等等,经过很多层的过滤或者沉淀,到老百姓手里的时候所剩无几,这可以通过普惠金融来解决。
李扬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既有需要,又有可能,所以普惠金融在今天才风靡全球、风靡世界、风靡中国。中国要实现移动互联、金融、互联网的三网合一。要改变理念、改变机制,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以下为李扬发言全文:
李扬: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在这样一个大的场合和大家交流我对于普惠金融的看法。
说起普惠金融,大家经常联系起来的一些表述包括解决贷款贵、贷款难的问题,再比如解决所谓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反过来讲,如果有人说我在正规的体系当中得不到贷款,或者成本很高,于是就会说你这不是普惠。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金融机构想获得贷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的话,就会说金融不服务实体经济,我觉得这是错误的看法。普惠金融不是说要钱就有钱,而且还是低成本。普惠金融其实是一种新的理念,也是整个金融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意味着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商业可持续性为原则,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成本可负担为基础的一种面向所有大众的金融活动。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体制机制,让所有的普罗大众都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获得应有的服务,我觉得这是普惠金融的精髓。
如今在中国发展普惠金融有了更加紧迫的意义,我们可以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来看这种意义。
从需要来看,我们知道经济发展到今天,GDP的增长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经济结果的公平性现在上升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地位。大家不妨想一想,最近这二十年来在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其实大多数是与收入分配不公有关,而恰恰是这二十年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这段期间人们的不公平感最突出,表明我们对公平这样一件事情遗忘得太久了。能够表现这一点的就是前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写了一本书《21世纪的资本论》风靡全球,其实除了用一些新的材料之外,观点并不新鲜,问题在于它正当其时。正当全世界都感觉到收入分配不公,而且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安定的时候他把这本书推出来了。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要把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阶段。造成不公平的最大因素之一是金融的不公平,是金融这样一种稀缺资源在人群当中分配的不公平。举目望去,很多人其实是享受了过度的金融服务,但是有更多的人享受不到金融服务。这个时候提出普惠金融,通过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来号召发展普惠金融,实际上是发展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经济的改革已经有了40年,应该说成绩非常之大,但是到今天改革的推进,除了改革措施要落实之外,要让所有的民众都在改革过程当中有一种获得感,变成了改革的一个关键。改革措施是很多,但是老百姓说与我无关,改革推进的是很快,这使一部分人富裕了起来,我没有富裕,我没有获得感。前年党中央国务院的谋划当中就以可获得的结果作为评价改革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可获得当中最主要的是要获得金融资源,因为它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经济上不公平的根源。因为得不到金融资源,所以有些人就更加贫穷,有些人就比别人更加富裕。从经济发展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全球现象。到了今天普惠已经不得不做了,如果所有的事情不考虑普惠,特别是金融发展不考虑普惠,那么这个社会要出大乱子。
说到普惠和普通大众的关系,大家就会说成本问题、信息问题等等,现在这样一些口实都不存在了。现在我们至少有了三个技术:首先是移动互联,然后是所谓的大数据、云计算,还有非常细密的数值计算方法。有了这三个利器,所有的成本问题、信用问题、风险可控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上面列举的这些技术方面的发展使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了可能。既有需要,又有可能,所以普惠金融在今天才风靡全球、风靡世界、风靡中国。
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内容应当是相当广泛的。我列举了一下,至少有六七方面的内容:普通人要有存款的便利,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总有一些储蓄,这种储蓄总要摆放在一个地方,要有机构能够吸收我的储蓄,非常有效地、让我能够很便利地储蓄,而且储蓄的品种也有很多,这就需要有网点。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包括我们的消费活动都要有支付,因此电子支付和结算的便利构成了普惠金融的另一个内容。
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各种各样的支付,特别是来自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付,比如各种补贴、养老金、社保和医保资金的发放、各个地方政府的补贴等等要能够便利地到我手里,这个方面出了多少问题?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有效的网络,出现了很多的、层层的过滤或者沉淀,到了最后,中央的一项政策落到应该获得的老百姓手里的时候,所剩无几。因此我们普惠金融的一个要求就是各种各样社会资金的流动要能够非常迅速地流到应该流的人的手里,这样普惠金融的内容就有很多了。
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大家知道这是人的最基本的经济和金融活动,应该说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信息,可以去评价当事人的一些信用,也可以发放相关的贷款。也就是说我们谈到普惠金融第一个出现在我们脑子里面的概念到了这个阶段才应该出现。不能一开始就要贷款,我对你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给你贷款?所以必须要有这样一个网络才会有我们希望的这种贷款的发生。
还有就是保险。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保险构成了我们金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话。我们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里面保险是最早的金融活动,到了现在保险这个系统所支配的资源是最大的,但是中国的金融没有沿着这样一条路径在发展,现在实际上是在补这个课,最近几年补得非常快,无论是银行还是证券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保险行业高歌猛进,发展得很好,因为需求太大了。
有了上述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构成了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上已经串起了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那么我们所谓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所谓的各种各样的区块链的发展都有了基础。普惠金融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去做,不要满足于搞几个产品、设几个机构,中国的金融发展历史反反复复地告诉我们,如果只是满足于这样几个目的,所有的问题都不会解决,还是会走老路,一定要有新的观念,一定要知道我们新的服务的要点,抓住了这些要点,我们普惠金融才会有发展。
我也简单地看了一下材料,迄今为止全世界普惠金融发展规模最大、最迅速、也最稳妥、风险最可控的可能还是基于互联网的一些金融,比如手机银行,就是比较好的。大家都很骄傲的是,中国的移动互联世界第一,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中国的移动互联是和金融割开的,是和互联网割开的,中国至少在二十年前就说过三网合一,到现在都没有合一。所以对于中国来说还是那句话,所有的事情都在于基础,基础的改变需要理念的改变,理念的改变还要推进体制机制的改变。我想只要我们有这样一个认识,普惠金融在中国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因为中国的民众是世界上最多的,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