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伟:探索经济下行期普惠金融风险控制手段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6日讯(记者马常艳)今天,中国银行业协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是关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移的重大事业,要创新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探索经济下行周期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适用于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模型及手段。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的中小微金融组织。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中国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勾勒了未来五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蓝图。

  潘光伟表示,发展普惠金融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项关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移,关乎人民福祉的重大事业。国家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全面战略布局,促使中国普惠金融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潘光伟提出五项建议:

  一是坚持经济效益,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是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实现,需要完善政策监管体系,鼓励银行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的业务,要特别重视三农、小微企业和老少边穷地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

  二是推广数字技术的运用,创新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经济下行周期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适用于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模型及手段,积极运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大新技术的运用等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三是建立长期发展的战略,加强对普惠金融服务的考核评估,将普惠金融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规划、业务发展、员工培训等核心环节,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还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四是加大精准扶贫的支持力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以小额信贷技术为主要手段,提高贫困农户的贷款可得性,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弱势群体有尊严的享受金融服务。

  五是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普惠金融的信用环境,逐步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完整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潘光伟表示,中国银行业协会大力推动银行业普惠金融的发展,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重视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的推动引领工作,致力于做好三个角色——普惠金融理念的引导者、标准普及的制订者和资源的整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