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会观点呈现:金融与科技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下)

 

 

 

 

 

微信图片_20180718120105.jpg

 

 

编者按

2018年5月12日,来自央行、银保监会、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领导,人大、北大、社科院等知名院校的学者,中贷协、中银协、建设银行、蚂蚁金服、腾讯、百度金融、京东金融、飞贷、宜信、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VISA等机构的代表共计30余人,齐聚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就金融科技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未来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政府如何引导与监管等议题进行了闭门交流。

继上一期发布部分内容之后,本期我们继续呈现闭门会的其他精彩观点:

 

关于场景的认识       

 

 

 

观点

01

什么是场景?

场景就是交易,包含资金流动的来龙去脉。

 

观点

02

不是所有的融资都需依托于场景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没有场景是常态。这不是缺点,而是特点。

 

案例1:“无场景”大银行的线上小微企业贷款


某大行的一款线上贷款产品,一年间,无场景条件下发放了1500亿小微企业贷款。原因在于,大行掌握强数据,包括公积金、工资、历史信用数据、40多个部委的数据,形成若干级信用架构。大行可以对企业法人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案例2:无抵押、无个人信用评估、零逾期、零坏账的数字农贷


某金融科技公司推出数字农贷,采用了新的金融逻辑,不要求抵押,不做个人信用评估,但看重借款人是否有相关生产经验,是否懂得养殖知识,是否了解销路等,把用款期限精确到天。目前零逾期、零坏账。


 

观点

03

场景限制可能将需求方排除在外

场景限制可能将为数众多的需求方排除在外。例如,深圳有40万个体工商户,他们没有太多数据痕迹和场景,或其数据不足以判断其风险。如果对借几千块钱来进货的小商户进行场景要求,可能导致成本上升、手续增加。

场景限制也可能影响金融服务的深度。通过场景获取的客户,可提供的贷款额度相对较低,一般是几千到一两万不等。目前看来,几万到几十万的贷款需求还存在较大缺口,未被满足。

 

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