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广院长出席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座谈会并作重要发言

 2018929日,“中国(兰考)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座谈会”在河南兰考县召开。自国务院批准在兰考县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座谈会旨在总结试验区建设工作经验,以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河南省副省长戴柏华出席此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兰考县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中国邮储银行、中原银行、兰考县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代表,以及企业和农户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在发言中表示,作为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共建单位之一,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一直非常关注兰考在普惠金融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和创新试验。未来三年,兰考的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工作可以着力在攻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教育方面实现突破,力争形成普惠金融的“兰考模式”。贝多广同时指出,在改革试验启动之前需要开展基线调研,采集金融服务供需双方的数据,这将有助于将来开展对比研究分析和评估改革的效果。

 

 

发言整理如下:

 

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座谈会。作为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共建单位之一,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一直非常关注兰考在普惠金融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和创新试验。兰考的普惠金融改革工作从去年起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无论是三个“全覆盖”,还是“一个平台四个体系”,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能否最终形成普惠金融的“兰考模式”,不仅要在形式上手段上有突破,更要在目标上有重大突破。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些努力最后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这个目标,这一点上要有重大突破。未来三年内,我们需要探索出这个模式。就这一点,我想与各位分享三点想法:

 

第一,在攻坚“最后一公里”方面作出典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最大的难题是“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也是全球普惠金融最大的难题。“最后一公里”并不仅仅指物理距离上的难以逾越,而是说在农村等边远和落后地区,面向“中小微弱”群体的金融服务还不是很到位。

 

有人以为攻坚“最后一公里”就是服务下沉,就是开设网点或布设机具等解决物理上的营业网点问题。但是做得很累。在这一点上,孟加拉的尤努斯教授给了我很大启发。去年他到北京我们进行了一场对话,我问他,中国的大银行现在都要业务下沉了,真正下沉时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尤努斯回答说“我没有下沉的问题,因为我就是从底下起来的。你们说的‘最后一公里’对我来说就是‘第一公里’。我的心就在‘第一公里’、就在村里边。村里人有什么需要,我就设计对应的产品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从根上做起,再往上走就很容易。当这些村民经济状况好转了、企业发展起来了,我跟着他们往上走。”这番话对我来说犹如醍醐灌顶。就是做普惠金融一定要在观念上彻底转变,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设计产品,真正以客户为中心。

 

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如果想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有所突破,就需要真正改变观念,从“第一公里”做起,把贫困群体、村民、农民当成主要的服务对象,为他们量身定制设计产品。

 

我听刚才前面的介绍里提到兰考有个金融服务APP叫“普惠通”,在这个APP上用户可以使用多家银行的服务,还可以方便地对各银行的服务价格进行比较。这个软件能帮助银行直接触达最终用户,我感觉这款产品有前途,当然可能细节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这让我联想到现在国际上关于普惠金融有一个词叫“聚合器”。什么叫聚合器?就是现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但是到了具体的用户这儿,他也不知道哪个金融产品好、哪个不好,甚至哪些产品存在误导或欺诈,根本判断不出来。所以,聚合器可以充当金融服务提供商和个人用户之间的桥梁。在聚合器上,用户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比较,然后从中选择他所需要的东西。

 

所以可以考虑将“普惠通”跟聚合器结合起来,聚合从数字支付、数字微贷、保险,到理财等各种金融产品。攻坚“最后一公里”要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模式,鼓励引进各类机构来参与,那会非常有前景。甚至我在想,既然兰考是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我们能不能考虑在这里做一点试验,比如在互联网银行远程开户等方面看能否进行一些突破。因为大家也都知道互联网银行效率高,技术也先进,但是由于目前的监管政策不允许跨地域远程开户,所以这些银行的业务实际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兰考既然是一个试验区,能不能在这开展类似“监管沙箱”的实验呢?

 

第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典范。兰考是一个农业县又是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我们可以抓住结合“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两个议题做一些探索。

 

普惠金融不仅仅是金融本身,它跟整个经济规划、城乡融合、产业升级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普惠金融发展要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充分考虑人口、经济、产业、人民生活等与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比如说未来的“乡村振兴”计划里,兰考是要把出去打工的人吸引回来,还是要吸引更多兰考以外的投资者甚至是周围城市的居民到兰考来,这在人口战略上都是不同的选择。针对不同的选择,可能普惠金融的策略都要相应地做调整。对于普惠金融的改革事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我觉得兰考也可以是探索和突破的试验区。

 

第三,在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教育方面作出典范。普惠金融国家战略推进至今,大家越来越感到这不是政府一号召、机构一供应就能做成的事。提供金融服务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需求方也就是消费者的情况。普惠金融的需求方尤其是“中小微弱”群体,他们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能不能接受这些服务或产品?他们的金融素养如何?他们能不能理解金融的风险?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因为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他们的金融知识很薄弱,可能会由于借了钱忘记还款截止日期等进入了黑名单,导致变得更加弱势,这样的情形在非洲国家已经比较突出。我们国家有人把养老的储蓄投资于高风险的P2P,亏了钱就找政府。这个就叫金融不健康。所以,兰考如果能把金融素养教育植入义务教育,宣传“金融健康”的概念,将会对全国产生很大的示范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的工作重点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兰考已经建立起来的信息共享平台,另外还要注重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在这方面,兰考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从过去全省的20多位一跃上升到第一名,当然非常可喜。但是,我们在对浙江丽水金融改革进行评估的时候就发现缺乏基线数据的问题。也就是说,上述提及的探索或改革试验开展之前,需要做基线调查。先了解还没改革、还没试验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并进行数据采集。在这之后,随着改革政策的落地和推进,每隔一两年再去了解情况和采集数据,这样就可以掌握改革前后的数据,方便将来开展对比研究,分析和评估改革的效果。至于数据,不光要看供应方的数据,还需要衡量和评价金融需求方的感受,去采集需求方尤其是“中小微弱”群体的数据。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并尽我们的微薄之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