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助力疫情后农村经济振兴

作者:罗煜 汪雯羽


导 读

普惠金融对县域的返乡农民创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普惠金融服务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继续提升:首先,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其次,将金融服务与农村产业相结合开创新的信贷模式。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冲击,也对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在我国农村地区,受疫情影响,与往年相比有更多的适龄劳动力留在了乡村。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人数达800多万人。一方面,因为疫情往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因为工作机会的减少而返乡或滞留。这次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大型企业,大部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出现延迟开工开业的现象,经营业绩相比正常状态也变差,因此存在一定的降薪和裁员,而农民工外出务工进入的主要是这类小微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农民工留在了农村。另一方面,在农村生活相对于在城市生活受到疫情的影响更小。农村社区相对城市更为封闭,农房之间相隔的距离较大,农村病毒传播的风险较小,而农村的土地给予了农民一定程度上自给自足的条件。外出就业的困难和农村生活的便捷让很多青壮年思考留在乡村或者在本地县城发展,在本地创业、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和就近在县城工作成为了很多农民工群体新的选择。


农村青壮年选择留在本地发展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过外出就业经历的农村青壮年可以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无法胜任重体力劳动、文化水平较低的中老年群体,他们主要以传统经济作物为生产对象,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农业收入在家庭中的占比较低。随着在城市生活过的青壮年返乡,他们体验过城市的生活生产方式,拥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有机会将城市中的生产发展理念引进农村,例如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高端水果,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播等方式在线上销售农产品,发展体验、娱乐为目的的休闲农业,通过这些途径提高农业收入,增加农村经济的活力。其次,青壮年留在农村可以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社会问题。过去因为农业收入较低,为了提高家庭收入,大量年轻劳动力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将农村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里。家庭只有弱势群体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老年人缺乏使用手机、银行卡等现代化设施的能力从而造成生活不便,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而产生性格缺陷或过早辍学误入歧途,青壮年留在当地可以是农村家庭结构更佳合理,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减轻了基层治理的负担。最后,青壮年留在本地生活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过去大量的青壮年去往城市打工,每年仅春节返乡,甚至多年才会返乡,而有能力的青壮年更是在城市置业买房,永远的离开了农村,青壮年的流失造成了乡村的凋敝、小城镇的衰落。而青壮年选择留在本地生活,可以激发本地经济的活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青壮年主动或被动地选择留在了本地,这再一次体现出乡村在中国经济社会应对危机时刻发挥的缓冲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好这次青壮年返乡的契机,将其转变为促进乡村振兴新的机会。为了帮助青壮年更好地在乡村发展下去,长期留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帮助他们。第一,努力解决农村中因为疫情受到的短期冲击,帮助农民尽早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水平。例如对于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为他们打通销售渠道、开辟新的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直播、网店等方式加大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对于疫情导致的收入锐减缺乏新一轮生产投入资金的问题,通过发放补贴、提供专项贷款等方式帮助农民恢复生产。第二,帮助农民在县域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并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要让青壮年长期扎根在农村除了帮助他们恢复受疫情的冲击以外,还要帮助农民在当地稳定就业、提高家庭收入。对于能力较强创业意愿较高的农民,应帮助他们启动创业,为农民创业在政策上提供便利,而对于能力较弱而又希望留在家乡的农民,应在本地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通过支持本地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的方式,让农民能够在本地打工获得与外出务工相近的收入。


在上面提到的帮助青壮年留在农村诸多举措的实现,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对于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在其经营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资金需求,而缺乏投资资金往往是阻碍农民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民创业初期一般需要一定的初始投入资金,或者已经创业的农民受到疫情影响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需要资金来实现,金融机构为他们提供便捷、低成本的信贷,可以降低农民创业的困难,鼓励农民积极创业。媒体曾报道过安徽省南部某村的农民夫妻胡某夫妇的事例可见一斑。往年该夫妻主要在浙江省织里的服装加工厂从事童装加工的工作,一双上小学的儿女在县城上学,由务农的父母照顾。由于疫情的影响,胡某夫妇所在工厂迟迟未开工,同时家中子女的上课方式改为网上授课,胡某的父母因为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无法辅助两个儿童的学习,同时胡某夫妇为子女上学在县城购买的房产需要按月还贷款也对这对夫妻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再三决定下胡某夫妻决定留在本地工作。胡某考虑到自己在成衣加工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所在村庄有很多像他们一样情况的青年留在本地,他们决定多购置几台缝纫机成立小型服装加工厂,组织本村的青年进行成衣加工工作。胡某夫妇的初始投入约5万元,但是家中的积蓄已用于购置房产所以缺乏启动资金,胡某夫妇通过当地农商行获得了5万元贷款,最终其小型服装加工厂得以顺利开业。对于大多数没有创业意愿及创业能力的青年,应通过金融支持本地小微企业发展的途径增加就业机会。众所周知,相对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物和合格担保人等原因在通过金融市场融资时经常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小微企业因为延期复工,短期内较难恢复生产,而企业运行每月都要承担较大的固定成本,如房租水电、库存货物保管等,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急需新的资金投入度过难关,恢复政策生产。金融机构通过增加信贷投放等方式对小微企业进行倾斜帮助,如提供专项贴息贷款、开通“绿色通道”金融服务,通过信贷倾斜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困境不仅有助于小微企业恢复生产,促进当地经济的恢复,也为当地返乡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返乡农民顺利地在本地生活。


普惠金融对县域的返乡农民创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普惠金融服务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继续提升:首先,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运用于金融业务,有利于突破传统金融机构的农村业务上的瓶颈。数字技术帮助客户在贷款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信息搜寻成本,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审贷效率,同时数字技术使更多元的客户数据被用以衡量客户质量,降低了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数字金融背景下的信贷业务具有信贷产品内容灵活、金融服务效率高、金融机构经营成本低等特点。其次,将金融服务与农村产业相结合开创新的信贷模式。针对农业产业特征探索创新模式来进行风险控制、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例如,农业供应链金融、电商+农村金融、信贷+保险+期货等方式都是近年来较为受到关注的信贷模式,这些信贷模式通过结合农业产业的特征解决了涉农信贷业务面临的一些问题,从转移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通农产品产业上下游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涉农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三农”金融服务中要注重与农业产业的实际结合,创新出符合农业产业实际情况的金融模式,提高“三农”创业的信贷可得性,帮助更多的返乡青年顺利创业。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亦刊载于6月25日出版的《中国县域经济报》)


THE END